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评现代壮剧《劝学》
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评现代壮剧《劝学》
李 阳
[摘要] 壮剧《劝学》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生动的刻画了乡村校长黄大江献身农村教育,无私奉献,让贫困孩子回归学堂的光辉形象,用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法宣传和解读了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剧本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朴素的戏剧语言、琅琅上口的唱词、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和演员出色的表演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达到了良好的戏剧表现效果。
[关键词]《劝学》 农村教育 壮剧 扶贫政策 戏剧艺术
《劝学》是由广西艺术学校校长隋德平编剧、广西戏剧院壮剧团联合创作编排的现代小壮剧。与传统壮剧不同,《劝学》演绎的是我们身边的故事,剧中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桂西北贫困山区一户农家的13岁女孩韦桂花,因为父亲韦老旺意外摔伤致残、母亲盘娇妹长年患病吃药,家中无力供养孩子上学,品学兼优的桂花面临着辍学打工的窘境。镇中心学校校长黄大江为了让桂花能继续留在学校上学,不辞辛劳,一次又一次的跋山涉水,来到韦老旺家中劝学,说明党和国家的政策,最终消除了其家人的担忧和顾虑,让韦桂花重新回归学堂。该剧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是贫困山区孩子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剧中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剧情跌宕起伏,感人至深,有较强的现实影响力。
《劝学》把新一代共产党人的工作常态搬到了舞台上,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剧中乡村校长黄大江身处山区教育第一线,为了孩子不失学,不输在起跑线上,他不辞辛劳多次到贫困家庭里做工作,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他用个人的力量,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这看似一个传统的创作题材,但是却并没有落入俗套,它出现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创作节点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之时,《劝学》用通俗易懂的戏剧语言,宣传贫困山区孩子想学习追求梦想却无力上学的现实,引起社会关注,赞美山村教师为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巧妙的解读和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精准扶贫”政策,这是本剧的成功之处,完美的体现了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剧本的好坏与编剧的文学艺术素养、缜密的故事结构力及对现实素材的把握力密切相关,编剧隋德平校长根据现实中大江校长的原型素材的感人事迹,多次下乡采风、调研采访,与当地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交流,收集到珍贵的一手素材,并运用其强大的想象力,在作品中,将贫困地区孩子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党的相关政策和做法呈现在舞台上面,将现实的情境用戏剧空间的手法展现出来,着力在塑造主人公的思想性格上下功夫,使得黄大江的形象具有了典型性和立体感。
剧本的编创突出了两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从社会的层面,反映了党的关怀,国家对贫困群体的关注,对贫困地区孩子教育的关注与支持,宣传了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扶贫,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扶贫,更需要精神上的扶贫,物质扶贫只能解决群众暂时的困难,而精神扶贫和教育扶贫才能在根本上提高一个家庭摆脱贫困的能力,让贫困山区的孩子接受正规的教育,不让一个贫困的孩子失学,这是精神扶贫的一个重要举措。学习改变命运,观念改变思维,山区的孩子只有走出大山去,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另一个亮点则是从个人的层面,刻画出黄大江这个一线山区校长的典型光辉形象。大江为了党的教育事业,自愿留在偏远山区第一线,坚守在三尺讲坛上,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博大的胸怀,在现实生活中,除了黄大江,还有很多像大江一样的党员和教育工作者,他们为了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牺牲个人利益,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正因为有了他们,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才得以发展。
语言是最能体现戏剧作品风格的艺术形式之一。《劝学》中的戏剧语言明白浅显,通俗易懂,非常具有口语化,不管是对白、独白还是旁白都很富于生活气息,亲切自然。如韦老旺唱“放羊不慎摔下崖,十个手指折五个,如今桂花要上学,学杂费用难筹措。”处处是真情的流露,让人潸然泪下,老旺说“上个学期200多元的学杂费还没有交呢,家里真的是没有钱供你上学了”,大江道“老旺你家的情况,我已向镇里反映,想办法帮你解决……”正是这些朴素的戏剧语言,引起观众的共鸣,这也是该剧的成功之处。
一部好剧,除了要有高质量的剧本,还需要有高质量的音乐、舞美和演员。壮剧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劝学》在音乐创作上充分综合了戏剧、音乐、表演、舞美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结合南北唱腔曲牌,采用正调、平调、采花调及马隘调等田林、百色、靖西、德保一带极具广西地方民间特色的音调,与现实情境及具体人物相匹配,旋律优美,烘托剧情的发展。剧中有不少说唱的段子,都很容易上口,让观众好记,好懂,仔细聆听,每一首清彻明亮的壮剧唱腔都是琅琅上口。如剧中桂花面临失学时,她唱道:“家里困难我心焦,父母之恩难忘了,本想把书好好念,了去爸妈的心愿”,“如今失学心不甘,儿时梦,少年梦,山里孩子的梦想,何时何年能飞翔”。那一首首源于生活的唱词,让人倍感亲切。表演风格方面,为了扩大戏剧的传播面,《劝学》采用广西人普遍能听懂的桂柳方言演唱,声调优美,抑扬有致,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用富于生活气息的手法塑造人物,这也是该剧的成功之处。
演员要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恰如其分的展现,用生动的表演才能打动观众。可以说,演员的功力和对作品的把握直接决定着整部剧目的成败。男主角黄大江饰演者唐红友,表演到位、唱功扎实,声情并茂,把黄大江的形象演绎得栩栩如生,感动了不少观众。小旦韦桂花在戏中唱词不多,但处处透着让人怜悯的悲情,她心中有梦却因贫困不得不放弃梦想,却不愿意就这样放弃与命运抗争的机会,唱腔里字字句句透出这种无奈,博得了观从的同情和怜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劝学》作品的舞台效果及现实感染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